最新模拟55+优秀作文来了!已标重点句,赶紧学习,拉开差距~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0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01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慕名前往看一棵古老的松树。他们几乎是同时在大脑中出现了对这棵古树的第一印象:木商脱离不了木商的心习,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植物学家脱离不了植物学家的心习,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则只管审美,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接着,木商说:“它宜于架屋或制器,我将不遗余力地去买它,然后砍掉它,把它运走。”植物学家说:“这棵松树属于某类某科,它和其他的松树有诸多不同,它为什么活得这样长久呢?”画家没有说话,只是聚精会神地观赏古树苍翠的颜色、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体味它那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无用之用,即为大用木商在一棵参天巨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实用价值,而植物学家想到的是科学意义。这样的两种观点无可辩驳,因为他们对人类的生活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更喜欢画家对巨松最纯粹的态度。我愿做那位画家,欣赏巨松参天的身躯,让它那苍劲的翠色留于心间。
诚然,木商和植物学家的角度无可厚非,他们只是更注重物质的实用与功能性,这些在推动历史和文明前进中也不可或缺,但我更偏爱画家那无用的思想。
世上有味之事,譬如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但无数过客往往选择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于是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李太白的澎湃与豪情。他迎着裹挟黄沙的风,站在惊涛拍岸的滚滚黄河边,吟出了这一千古诗篇。如若没有李太白这一无用的吟诵,谁又能托起他心中的豪情?谁又能将黄河的骨气一览无余?苏子有言:“休对古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可久感叹:“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吟诵出这些诗篇的文人墨客不也正因这些无用之事,满足了人生的至上追求,成为令自己、令后世敬仰的人吗?
殊不知,无用之用,即为大用。
当今社会,人潮汹涌,如何追求现实利益的最大化早已成了人们心中无法挣脱的铁链和枷锁。选择专业时,这样的声音充斥,“不要选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学了没用!”当孩子捧起一本课外书籍,“别看那没用的书了,现在不是你看书的时候,要好好学习才有用。”蒋勋先生曾说:“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我们的行为都像物品一样,被冠以“有用的”、“无用的”的定语。究竟什么是有用的,什么又是无用的呢?
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功利地追求事业名利是有用;而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于大千世界中做一个不随波逐流,不如蚁附膻者即为无用吗?
恐怕我不敢苟同。
我喜欢坐在街边的咖啡馆里,看行人的步履匆忙。只一瞥,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这也是无用之事,却让人的心于物欲横流的灯红酒绿中寻得一份心灵的暂时安息之所,又何尝不是大用呢?捧了一本书放在膝盖上,沉甸甸的,让书页自由地滑过指尖。近午的阳光下,远处鸟群翩跹……
我愿在波涛汹涌的浊流中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当一个画家,欣赏那参天的巨松,做一个无用之人。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讲述的是三个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看待同一棵古老的松树而有不同的印象和反应的故事。出于不同的职业习惯,“心习”不同,于是对同一个事物有了各自不同的印象和态度。显而易见,那棵古松本身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的形象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观者的性格和情趣不同。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材料中明确了“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即并不仅仅观察古松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应由观察古松联想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再到人类对美的审定等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结合材料对三个人面对古松不同态度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即要从“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客观是无法改变的,但主观却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让客观有了不同的印象,由此强调不同心态、不同人生态度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这是能使立意变得深刻的前提。
立意:
1. 不同的眼睛发现不同的美。
2. 美的发现和创造。
3. 以主观之心赏客观之美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人乘组开启6个月的太空生活。
11月7日,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仓。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中国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写一封信,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逐梦奋斗,明朝有我尊敬的三位航天员:
你们好!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再度问鼎苍穹,并将开启6个月的太空生活,大家开玩笑说,您三位是太空“常住人口”。三位为了追逐自己的航天梦,克服重重困难,不懈努力奋斗的过程,让我们年轻人由衷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永不言弃的“赤子心”。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亚平姐姐您是一名只有23岁的运输机飞行员,看到神舟五号飞天直播,“中国有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的念头从您心中萌生,从此您走上了追逐航天梦的道路。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准备飞行和飞行两种状态,在艰苦的训练和层层严格选拔的过程中,您一次次挑战,突破身体极限。这些一次次突破极限的背后,沉淀的是您汗水的结晶,咬牙坚持的韧劲。我们看到了您为了梦想,纵使道路坎坷崎岖、布满荆棘,依然奋力拼搏的勇气;看到了您为了实现目标,挑战自我的坚韧和自信;看到了您逐梦路上永不言弃的“赤子心”。“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当象您一样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用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力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像大地里的一颗种子,努力生根、发芽、成长,迎接风雨之后的“彩虹”。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无所畏惧的“事业心”。翟叔叔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因此被誉为“太空漫步第一人”。13年后的今天,55岁的您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飞向太空。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您对训练非常熟悉,并形成了独到深刻的见解。您多年来面对这些简单的、已无数次完成过的训练,仍然保持一个新航天员的心态,先按照要求把训练完成,之后再去和航天员教员沟通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太空经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您曾经告诉记者,这是一名老航天员该做的,这样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飞行。这份对航天事业的执着正是来源于这颗强烈的“事业心”,让您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橄榄枝永远抛向有准备的人!”我们年轻人当像您一样“志存高远”,时刻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提振精神、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实干、苦干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奋斗姿态,朝着奋斗目标大步前行,成就一番事业。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这条追求航天梦的路上,一代代航天人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培育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叶叔叔您曾无数次提到,自己生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给新时代的宇航员们提供无数的机遇与挑战,您所做的一切,除了不辜负自己,还为了不辜负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成功的背后是顽强和拼搏,是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的战斗精神。新时代呼唤年轻人有新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年轻人当像您一样,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担负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时代重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年轻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顽强的奋斗实现强国梦想。
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请三位航天员放心,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辈青年定会继承并发扬航天精神,接续奋斗,为明朝的中华再添新华章!待到春暖花开时,祖国人民迎接你们凯旋!
此致
敬礼
一名敬仰你们中学生2022年1月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及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仓和太空授课等热点话题。任务要求是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写一封信。
无论是“神舟十三号”成功升空,还是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仓,以及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这些成就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写信开头建议先表达对我国航天新成就的骄傲,表达对三名航天员的问候,并致以敬意;每一次航天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因此接下来可以列举我们取得的航天成就,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赞美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当然,每一次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因此可以对三名航天员的付出,以及所有科研人员的付出表达敬意;最后回到自己的身份上来,作为青年,我们应学习航天精神,在学习上,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和生活中继承并发扬航天精神,努力增长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注意书信的格式,另外注意写作身份,语言要得体。
立意:
1. 探索未知,延续传奇。
2. 担负使命,承载梦想。
3. 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伴随着一个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就占比而言,学校教育占比30%,社会教育占比20%,而家庭教育占比达到50%。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如何给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在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父母的缺位都极其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给《教育月刊》的《育儿经》栏目写一篇稿件。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
用心陪伴,给孩子有质量的爱
著名校长李镇西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可见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再到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参与。作为父母,应当用心陪伴,给孩子有质量的爱。
用心陪伴,正确引导。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要做一辈子的好父亲。”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是,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滋润,来自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的陪伴。孩子的良好品质,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根植于日复一日对父母的模仿与学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心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缺席陪伴,遗憾终生。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决定着孩子是否愿意跟你在一起,以及你对他的影响力的大小。但依然很多家长忽视陪伴。很多人会问:天天都说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挣钱,拿什么养孩子?比起陪伴,有人觉得挣钱更重要,因为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弥补缺失的教育。然而,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在去年的《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父母千万不要缺席陪伴,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遗憾。陪伴要质量,付出需适当。一对双胞胎兄弟被保送清华,然后进入中科院,一起读完博士。双胞胎出身寒门,父母一直打工供孩子读书,虽然生活清贫,可父母从来没落下过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两兄弟不但有父母的督促陪伴,而且会在父母引导下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全家人一起努力的日子,父母本身的勤劳以及积极的生活的态度,无形中深深地影响到孩子,使得孩子也有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才有了以后出人头地的可能。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和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成为教练式父母,才是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最佳打开方式是,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理解孩子的感受,并懂得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参与其中,智慧引领孩子。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积极回应,让他知道自己一直被爱着,带给孩子长足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有利于建立亲子依恋。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父母一定要成为教练式父母。掌握和孩子友好相处的沟通技巧,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内心需求,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等卓越元素。
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学习做事会更用心,更认真,人生也自然会少走许多弯路。家是温暖的港湾,为人父母,当用心陪伴,给孩子有质量的爱。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围绕“家庭教育”“亲子陪伴”审题立意。
材料先指出了家庭教育占比高、作用大,然后指出了亲子陪伴的积极意义,因此,写作时应围绕“亲子陪伴”进行立意。
材料告诉我们,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还要注意,“陪着”不等于“陪伴”,这里的“陪伴”更多是侧重于精神的扶助与思想的引领,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跟孩子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陪伴”质量的差别;高质量的陪伴应当是跟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朋友和导师;材料中还提到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考生可以就此思考,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怎样的陪伴;如果父母缺位,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考生可以给出建议,如何弥补这种缺失,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题目要求给《教育月刊》的《育儿经》栏目写一篇稿件,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这就要求写作必须要大气,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一些零散感受,应当是全面思考的成熟思想。比如可以谈为什么要“陪伴”,“陪伴”容易陷入哪些误区,怎样高质量地“陪伴”,在无法陪伴时如何补救,等等。
立意:
1.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 科学陪伴,助力成长。
3. 不得不说的陪伴误区。
4. 陪伴缺失,亡羊补牢。
04
陕西省渭南市集才中学老城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心中的“知识分子”——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的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样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小舅是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他花10天。小舅也说:‘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这个世界行色匆匆,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总是占大多数。但总有一些平凡的人,懂得如何以一种最妥善的姿态安放自己的生命,即使一生只此一事。
米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穷困不堪,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就是这个农民,用一生宁静的蔑视着法国宫廷画空虚低俗的情调。看着米勒的《晚钟》,你听到钟声了吗?画面色调昏暗而温暖,夕阳中农妇双手握在胸前,低头祈祷,年轻的农人摘下帽子,表情虔诚,地上放着一个装土豆的袋子,仿佛满满的都是米勒的光阴。站在画前,我听得见晚钟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极了米勒悠长的执着,澄清了每个观者的心。米勒也曾为了生计模仿奢靡风格的画作,也曾画过低俗的裸体画,但他专注于艺术的心从不曾改变。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将心中对全人类的大爱,化作温暖的色彩,以笔为矛,为自己的艺术而战。
像无数热血青年一样,李贺也曾壮志凌云,做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美梦,但时局弄人,伯乐难遇,仕途的打击却在诗坛树起了一个绮丽的灵魂。自此,李贺化身为“诗鬼”,仅止于二十七岁的生命旅程,一分一秒全都献给他心中的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色,金色,他用极致的色彩描绘边塞战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战士的鲜血浸透黄沙,清角吹寒,夕阳斜射下映出一片片紫色的血迹,李贺总是用浓烈的色彩宣泄他浓烈的情感。诗鬼的诗自然诡异多变,超乎常理,他说月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他说人生如“一泓海水杯中泄”……我欣赏他绮丽的诗句,更欣赏他绮丽的诗人的灵魂。他有一颗诗心,一颗忠诚于艺术,忠诚于感官,忠诚于灵魂的心。他的一生只有二十七年,将华年都献给了心中的诗。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将对灵魂的真诚化作瑰丽的诗句,以梦为马,为诗而生。
这世界上多的是既不聪明也不笨的人,像我自己就是。所以,像我们这些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不必因平凡而焦虑,因为平凡的人因专注而美丽。这世上无谓的追逐太多,世界越是行色匆匆,人心就越需要用专注把握方向。找一种最妥善的姿态来安放自己的生命吧,即使一生只此一事,也要成就一座丰碑。
审题:
这是一道叙述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两位舅舅,虽然从事的并不是知识分子的行业,也说不了什么长篇大论,却因为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被刘震云认为是心中的“知识分子”。大舅舅的知识,是“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这指的是不要三心二意,一生专注于某一事业,这样我们虽没有惊人才华,却也能在自己的行业中干出一番成就。这个“知识”,可以认为是我们对待“择业”的思考。小舅舅的知识,是“做事情要慢”。这指的是要有耐心,用心做好做精一件事,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慢不是懈怠,而是精进;慢不是不求效率,而是精益求精。这可以认为是我们做事时具体的态度。总而言之,大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贪多,小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求快。
我们在写作时,应当综合思考上述这两个“知识”。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做事前”和“做事中”这两方面来展开思考。在做事前,我们应当对自己有清醒而明确的认知,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审慎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而既然做出了这一个选择,就不要轻易改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用持续付出的态度和时间的沉淀,让自己在这一行走得越来越远。在这具体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持“慢”的态度和方法,抛却浮躁的心态、速成的时间观念,去不断地钻研、磨炼自身,最终做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品。
立意:
1. 择业前审慎,择业后专一。
2.慢工出细活。
3.以专一的态度和精研的方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0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改编的《琵琶行》成了流行歌曲爆款,《唐宫夜宴》成了舞蹈艺术的新宠;原本高冷的甲骨文成了萌萌的表情包,变得魅力四射,深受网友欢迎……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明珠蒙尘,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伙计们,抄家伙!”一首融合现代摇滚和传统华阴老腔元素的《给你一点颜色》被谭维维唱响,迅速问鼎热搜榜。她在歌中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豪迈质朴,唱出了黄土高原的厚重积淀,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复活,散发出诱人的光芒,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完美的“穿越”。从“萌萌”的故宫文创,到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有了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借助新技术手段传承传统文化,能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活力,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能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让传统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然,传承传统文化要以尊重传统文化为前提。因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损害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常有出现。比如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影视剧或短视频,颠覆了原有的文学形象;在文娱节目中恶搞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图片或绘画扭曲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这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严重地损害、亵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极大地误导了国民。这些是我们要坚决杜绝的现象。
《琵琶行》《唐宫夜宴》走红,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生机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定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文化自信。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本题主要探讨 “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考生写作时可先提出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然后论述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一些正确的做法,如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改良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等。可利用的素材有《上新了故宫》,樊锦诗的《数字敦煌》,还有《假如国宝会说话》,以及改良版的汉服等。然后论述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恶搞,应在尊重传统文化。最后论述作为青年人,应致力于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立意:
1. 品味传统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
2. 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文化永不过时。
3. 在坚守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06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漫画材料,以“接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我和我的祖辈
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更贴近土地,他们用汗水耕耘自己的青春岁月,年月的刀霜已在他们的眼角悄然刻下皱纹。
他们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他们生于四五十年代,或六七十年代。他们的光荣和梦想、知识与奋斗,淹没在刀枪火海的泪水和废墟里,淹没在劳动号子的呐喊里。他们磨砺了筋骨,强壮了体魄。
在祖辈、父辈们的年代里,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只为将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心系国家安危,以助力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为己任。最终,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和生命创造了他们这一辈的未来,也创造了我们的未来。
有时候,祖辈们望着我们稚嫩的脸庞和瘦弱的身躯,总会叹一口气,说我们永远不懂那年月发生的事情,说我们年轻懵懂、未经风霜,看不到他们过往的艰苦和奋斗。他们曾面对外敌的侵略,面对饥饿的考验。他们过多地承担了历史的苦痛和生活的艰辛。如果说他们生活在热火朝天的革命年代,我们则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创业年代。
对此,我们无言否决。是的,如今这一切日新月异都是我的祖辈和父辈用一生的长征给我们的奠基。正是祖辈、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才有了我们幸福生活的跟随。如此这些,辙痕道道,每一次启程都记录着辉煌的百年。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关口,青春正葳蕤的我们,定然要不负韶华。“中国造”在等待我们去标注,“中国芯”在等待我们去呈现,“中国梦”在等待我们去完成。华夏文明的薪火还等着我们去接力。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的我们,立足于祖辈、父辈给我们垒好的巩固的基石上,就不能只记得接力。接力是任务,发扬更是对我们提出的更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我们既要专注于提升自我,还要对国家、社会、时代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并竭尽所能,推动时代的齿轮飞速转动,让整个社会朝着“大同”前进。
因此,我们要有心中有远大梦想,脑中有卓越智慧,脚下有力量,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当务之急则是答好这份高考的答卷,不断学习,与日进步,锻造自己的本领让父辈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
审题:
这是一道看图作文题。图片是一则来自《人民日报》微博的漫画材料。这幅漫画中,主体是一位父亲手里牵着孩子,相视而笑,他们的影子却是一位年轻人牵着一位老人。影子和父子形成照应,表明了岁月的流逝。漫画中的文字:“父辈们也曾接过星辰,在奋斗中奉献青春。后来我成为的那个人,也像是当时的他们。”暗含了漫画的寓意,提示学生可以从父辈们奋斗和父子传承两个角度解读漫画。将画面和文字相结合,不难读懂。“星辰”代表着远大的目标,父辈们接过“星辰”即担负起国家发展建设的重任,努力奋斗,无私奉献。孩子仰望着父辈,以父辈为榜样,也从父辈身上汲取了力量。当父辈垂老之时,孩子已经长大,已接过父辈的重任,赓续父辈的精神,继续努力,为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砥砺前行。综合分析可知,该材料致敬了“父辈们”为国献身的奋斗精神,又展示出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学生以“父辈”为榜样,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激发学生对国家、个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全面解读漫画内容和寓意,从父辈和孩子的角度去深入展开论证。我们可以从父辈的角度,写父辈的牺牲、奉献,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未来以及言传身教;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感谢致敬父辈,传承父辈精神,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
立意:
1. 薪火相承,奋斗不息。
2.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 致敬父辈,传承奋斗、奉献精神。
4. 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07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例文:
也说“在途中”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在途中奔波,“在途中”是人生的常态。“在途中”或许有佳景迷人,或许有蜂蝶诱人,或许有坎坷阻隔,或许有岔路迷惑。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到达人生既定的目标?我想,“在途中”,心无旁骛,方能致远。
在途中,心无旁骛的坚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绽放生命的光彩。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途中,袁老也曾遇到名利的诱惑,也曾受到权威的质疑,但他能够用坚定的信念战胜诱惑,用扎实的学识坚守理想,最终,他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袁老的一生启示我们,既然定下了目标,就要心无旁骛,无论在途中遇到什么,都应该坚守理想,矢志不渝。
在途中,心无旁骛同样能让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绽放耀眼的光彩。“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王继才用32年诠释这句话,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如今这样的时代,瞬息万变,跳槽成了人才流动的常态,时常听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豪言壮语”,而水滴石穿、磨杵成针的坚守则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守岛人王继才和王仕花为国家舍小家,抵御住了狂风巨浪的拍打、走私分子的威胁、32个春秋的孤独。32年来他们坚守着1部手摇电话,更换了20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书写了189本海防日记。愿我们都以王继才为榜样,在途中,在各自坚守的“岛”上,成为心无旁骛的“守岛人”。
在途中,我辈青年更需心无旁骛,方能在知识的路途中行稳致远。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荀子曾说:“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专心,否则不可能对所学知识精通。陈忠实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创作完成《白鹿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花了36年时间才编写完250万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他们的成功,正在于在途中的心无旁骛,这种对既定目标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所以,从现在起,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做事时心无旁骛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做到精益求精,一步步慢慢地积累成功的经验,一步步靠近人生的目标,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当今多元化社会,为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理想实现增添了无穷可能。然而,这种环境下也容易滋生出浮躁心态,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让途中充满诱惑。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在途中不为佳景留恋,不被坎坷阻隔,不让岔路迷惑,心无旁骛,定能行稳致远,抵达理想的彼岸。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要求以“也说‘在途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材料中围绕“在途中”给出了几种看法,我们要学会辨析其正误。
第一种,“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佳景”是美好的景色,我们要学会去“领受”,也就是在奔赴目标的途中,我们不要因为急匆匆赶路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享受“途中”的过程也很美好。
第二种,“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诱惑”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坚决抵制,如何抵制?那就是“心无旁骛”,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前两种观点似乎相悖,其实也是辩证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辨别何为“佳景”,何为“诱惑”,然后采取不同的态度。
第三种“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诱惑与困惑”是阻扰我们前行的东西,或者以“糖衣炮弹”的形式诱惑我们,或者以困难、挫折的形式阻扰我们,但这些东西也有意义,就在于它可以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途易辙”到底算不算“另辟蹊径”则需要我们去用理性辨别,如果“在途中”发现既定目标不适合自己,可以“另辟蹊径”;但如果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而“中途易辙”则不可取,还是应该像第二种观点一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写成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由个人到家庭到国家,思考逐渐深入,要谈到具体做法。
此题很有思辨性,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考生要选择感触最深的几点来写,注意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式的使用。
立意:
1.享受过程,不问结果。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战胜困难,矢志不渝。
4.灵活把握,另辟蹊径
扩展阅读途中
梁遇春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
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
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到九霄云外了。
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
甜蜜的东西看得太久了也会厌烦,真真的好景都该这样一瞬即逝,永不重来。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
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
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