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同阶段的预习方法及要求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5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小学生不同阶段的预习方法及要求
一、低段
(一)背景:低年级课文以记叙文、诗歌、童话、寓言题材为主。
(二)目的:破除听课障碍,明确听课目标。
(三)要求:
1、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
2、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四)小学生应掌握的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
1.默看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3.朗读
就是朗读课文。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文章中用3种颜色的笔,分别标注难点-不懂的;重点-模棱两可的;以前学过忘了的)
二、中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
4、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5、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
6、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文章中用3种颜色的笔,分别标注难点-不懂的;重点-模棱两可的;以前学过忘了的)
三、高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比较流利。
2、养成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掌握音、形、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试着写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课后问题,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文章中用3种颜色的笔,分别标注难点-不懂的;重点-模棱两可的;以前学过忘了的)
7、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